CST热仿真实例(3)- 针式散热片,CHT求解器
这期我们介绍热仿真中的CHT共轭传热求解器,仿真散热片的温度分布。模型采用之前的热稳态案例和热瞬时案例都用的散热片。
求解器换成CHT,查看热源还是5W。
值得注意的是热表面,非CHT时定义用了对流热传递系数20,用CHT时这个热表面便自动被排除了,因为CHT计算热对流,如果这个热表面用户有添加,CHT就会给出这个表面的对流热传递系数。
其定义基本为空。
下面进入CHT求解器,对于自然对流散热,要添加重力效果,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由于铝材料属性中没有定义热辐射,我们只仿真热传导和热对流。
可查看网格.
仿真结束后,查看结果,比如三维的温度分布,
可见最高温度为67摄氏度,比之前Ths和Tht仿真的最高温度44摄氏度要高。
热空气加速上升速度图: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CHT与THs仿真出来的稳态温度差异,如刚才所说,CHT帮助计算热传递系数,所以1D结果中,散热面surfaceprops1的系数可见,约为8,比之前THs案例中用的20要低,说明THs更精确计算的话,本身应该没有20那么强的散热能力。所以THs计算的温度应该更高一些,合理合法。
我们将THs仿真中的热表面系数调整为7.98,快速仿真验证。
这样的THs结果中,温度达到75摄氏度,反超CHT的结果,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留意CHT监视器结果中,还有一个热传递系数,大家就能明白了。这个系数是热源的,9.5左右,热源是散热片底座,与空气接触,也有散热功能,合理合法。
作为第二次验证,我们可以在THs项目中,选中热源底座的所有的面,然后定义一个新的热表面,传递系数设9.57,然后快速仿真验证。
这次温度为64.2度,与CHT的67度非常接近了。
同理,我们也可以在THt中应用这些热对流传递系数,很快地得到温度上升的动图:
和之前的THt结果相比,我们改过系数后的温度上升较慢,需要更长时间达到稳态,原因是之前的系数20都给了散热片结构,所以散热较快。但稳态温度三个求解器得到的差不多,都是65摄氏度上下。
其实CHT的三维结果里面有每个位置的热对流传递系数,所以严格意义上讲,THs的结果要想准,需要细化每个面的传递系数。
小结:
1. 对于热仿真的结果判断,很大程度上依靠常识,通过观察温度范围,热流方向等结果可判断仿真结果是否有效。
2. CHT仿真较慢,因为自动计算热对流。THs与THt仿真快很多,只是需要用户定义热对流。CHT与二者结合着用,有时效果更好。
3. CHT在自然散热情况下,建议Z+方向(热空气流动方向)的距离要够大,本案例其实加的不够大。
4. CHT求解过程是迭代的,本案例简单,直接很快迭代收敛。对于复杂案例,建议先手控迭代次数,确保网格边界设置合适,可通过观察温度分布、流体走向、求解器收敛信息等等判断;然后再增加迭代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