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热耦合计算探讨四--完结
来源:OPERA仿真专家之路
更新时间:2024-06-23
阅读:
今天直白的将电磁热耦合这个话题用一个真实的用户案例来做个结尾。点到为止~
加热线圈实图如下:
带模型加热线圈的CAE模型如下:
仿真的目的是研究加热电流频率变化对工件表面 内部温度的影响。达到可控“热设计”。
整个计算过程考虑了温度影响材料比热容、相对磁导率、热导率、电导率,附上材料的数据曲线:
加热时间4秒,频率分别计算了6k、7k、8k、9k的工况,如4秒后的6KHz温度分布云图:
4个频率下的热点温度曲线对比:
中心面磁力线分布:
研究不同频率,同一位置(工件表面)的温度变化:
6KHz下内表面和外表面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曲线:
研究外加磁场大小对于表面温度的影响:
很多类似的曲线这里不罗列了点到为止,还可以计算下6KHz下的加热效率:
可以基本判断频率到一定大小表面温度变化和内部温度变化快慢、趋势都有不同,对工件不同位置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说明需要精确制热,对电流大小、线圈形状(加热位置)都是需要做设计计算的。并非一位的增大频率即可,频率高了集肤效应明显对表面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对内部加热效果可能会更差。
感应热的话题就讨论到这吧,细节沟通私我,咱们case by case,如果是需求正版软件,联系我:)
最近在测试全新的2D,准备在随后的文章中写点我认为很有价值和特点的东西。
同时期待下快要到来的2022版本,准备第一时间测试发布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