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自带案例:光频的传输线的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仿真
这一期我们一起看一下CST自带案例之一,光频的传输线。这个模型是全参数化模型,比较简单,用户也可以自己导入GDSII格式的结构,另外三个搜到的模型也是类似应用,都是光子集成电路PIC的基本组成部分。
Step 1. ComponentLibrary 中搜SOI,然后选StraightSection模型。
先看结构和材料。中心核心传输线,材料为硅,Silicon (optical IR),适用于红外线,来自材料拓展包Materials1.0, 没有的用户可以去达索系统的 Support 网站搜“CST Materials Library Extension” 下载。
下基质和上覆层均为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 (optical),同样源于材料拓展包。硅的介电常数比二氧化硅高很多,用户可以比较其epsilon色散曲线的高低。这也就直接导致光波被限制在硅核心中传播,也就是光波导。
这里多查看一下硅材料的色散,可以看到目前拟合的仿真频段考虑色散。材料色散不是一定需要考虑的,因为对光脉冲传播的影响通常较小。但是求解器支持宽频的色散材料和波导的色散特性是很重要的。
再看边界和求解器,边界全是open,Y和Z 方向背景各延伸一点参数化的距离,X方向端口和结构紧贴边界。XZ中心平面为电平面对称。
仿真波长范围是1.5-1.6um,适用于光通信的C-band (1530nm – 1565nm)。由于结构尺寸为5um长,硅又是高介电,此结构为电大尺寸,求解器推荐时域T-solver,当然F-solver也可。
由于波导端口看到硅和二氧化硅两种材料,属于非QTEM波导,有色散属性,T-solver的Specials推荐用Generalized (mode tracking) 的模追踪来处理端口。
端口为默认波导端口, 激励模式为1. 当然可以增加激励模式,观察端口的色散。(色散的具体观察方法,我们另外写文章说明)
Step 2. 开始仿真
然后直接开始仿真,由于有一个电场监视器定义在波长1550nm,下面图即为电场传播结果,结果是abs,所以不到10个波长。
Step 3. 后处理
本案例重点是三个后处理,都在Optical类别,如果用户是用的Optical光学模板的话,这些后处理是可以自动生成的。
第一个,Convert all 1D Results from Frequency To Wavelength, 将所有的1D结果横坐标由频率改为波长。
S参数也符合预期,S21较大,S11很小,传输效果好,如下图:
第二个, Calculate Effective Refractive Index for Waveguide Modes, 计算等效折射率,直接运行,无需设置。
这里可以看到群折射率(4.1左右)比等效折射率(2.3左右)高,说明群速度小于相速度。
这里折射率和群折射率定义如下,也说明了群速度一直小于相速度。这些是我们分析光传播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影响我们对要不要考虑材料色散和端口色散的决定。
第三个,Calculate Reflectance – Transmittance – Absorbance, 计算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这个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结果。
反射率R11= |S11|^2
透射率T21=|S21|^2
吸收率A1=1-|S11|^2-|S21|^2
均可用Mix Template再计算验证,这里我们只验证一下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