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密度问题
大家仿真的时候,一般开始的时候把网格的密度设置为多少?
比如一个100*30*10的腔体
我发现自适应加密网格的时候,有时候差别很小,有时候差别很大,
感觉很困惑,不知道什么密度和真实情况更加接近!
望指教!
顺便问一下,是网格越密越好么?
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都说下啊
怎么没人回呢
如果相信CST的“专家系统”的话,不用特别设置--在不需特别精确比如只是扫扫参数看下变化趋势的话。
当然设计进展到一定时候肯定需要一定准确度了,这个时候要用“自适应加密”。“有时候差别很小,有时候差别很大”就正好说明“专家系统”初始网格对结构把握的准确度的不同了。
谢谢 drunkbear
那就是说 刚开始的时候不用改变网格的密度,需要很准确的时候 在“自适应加密”吧
3q
我 更倾向于:一个模型建立后,用自适应加密(一般比较经济)来检查下模型, 而后加密网格(3,4passes)确定一个相对准确而经济的网格密度.
hi xhchan,
你说的“用自适应加密(一般比较经济)来检查下模型”是什么意思呢?“自适应加密”有这个功能么,还是说“专家系统”的初始网格都不太可信
用专家系统的网格的话, 我的理解是定性上是可信的,而且网格数目一般都不大,要这样的网格来检查模型是比较快的,也就比较经济. 但是如果我们对量的准确性有点要求的话,还是要多进行多次的网格加密来比较下.
曾经模拟过别人的工作, 他的试验结果跟模拟出来的有点偏差, 然后用一些比较牵强的理由来解释,其实要是网格加密后, 偏差就不那么明显了.
那么,我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先采用系统默认的网格(一般都比较小,算得也相对较快),看模型本身是否有错,得到一个rough results,然后现用自适应网格来精确。是这个意思吧
我觉得自适应不是很好用。
不知道有没有局部剖分,局部加密的功能?
局部加密是有的,但需要人为手动。我还不够sophisticated,所以一直用自适应,觉得还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