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远场的计算精度
因为远场计算实际上是在后处理过程中通过对吸收边界上的电磁场进行变换得到的,与之对应的S参量时在仿真过程中得到的。从数值分析的角度来看,远场的收敛性较差,受到数值仿真的精度影响较大。
如果想要提高远场的仿真精度,则建议在时域求解器对话框中,将默认的-30dB精度增大到-50dB。
此外如果想对频带中较低频点的远场进行重点分析,则应该将open边界距离设为1/4波长较好。其余情况都可以用默认的1/8波长吸收边界即可。
好帖
学习了 还真不清楚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提高网格精度,还有就是网格越均匀,求解越准确
open边界距离可以设置?
学习了
open add space边界距离不能设置。要设置的话只能用open边界,然后设置背景参数设置里的距离,将此距离调到1/4波长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提高网格精度,还有就是网格越均匀,求解越准确
open add space边界距离不能设置。要设置的话只能用open边界,然后设置背景参数设置里的距离,将此距离调到1/4波长
说得没错,赞一个
谢谢。
网格是一个办法,但是就是网格数太多,计算真猫速啊学习了
楼上说的不错
Open和Open Add Space的边界是可以调的。在Boundary Conditions -> Boundary属性框里选择Open或者Open Add Space之后,右下角的”Open Boundary...“按钮就被激活,在打开的Settings for PML Boundary -> Automatic minimum distance to structure里面的三个参数都可以影响边界距离。
最近一直在做天线仿真,重点考察天线的方向图指标性能。起初的时候,我一般用离散端口激励天线,目的是提高仿真优化的速度。仿真的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指标都还接近指标。但是随着后来仿真阻抗时网格的加密,发生了一些让我郁闷的时候,前后比缩水严重,几乎有4dB的跳变。波束宽度变化不大,零点几度的偏差。之前在时域求解器对话框中,默认的精度设置为-30dB。
当时其中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自己理解为天线的后瓣信号比较弱,因此仿真的误差会因为网格的差异变化比较明显。比如我主极化前后比为18dB时候,再加密网格网格那么估计有零点几dB的变化范围。但是交叉极化前后比仿真的指标为30dB,加密网格估计有1-2dB的变化范围。而且之前有同事仿真出天线的前后比与实际仿真有很大的出入(HFSS仿真),这里很大的原因有测试场地的原因,就算用微波暗室来测,同样的有很多的无法排除的因素。
但是采用小编所说的将默认的-30dB精度增大到-50dB,远场的方向图数据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下图中所示。
不过我一直采用open(add space)边界条件。由系统自动设置波长吸收边界。没试过这方面有多大的影响。
感谢LLJ的数据,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分享关于远场计算精度的经验。
我觉得把空气盒子设得大点, 再把激励一定要考虑进去, 会准确点
楼上说的空气盒子是什么?你是想说Open Add Space边界的距离么?
要怎么考虑激励?有没有详细的分析?
网格加密已经收敛的话,加网格无法提高仿真精度的!单纯加网格是不管用的!
CST算法本身造成的场方面的精度误差,这点无法改变!
倒是很想讨论一下仿真中“收敛”的概念。很多人经常说要仿真要收敛,那么CST MWS中收敛的定义是什么呢?
CST MWS帮助文件《Mesh and Simulation》提到:“The computed results converge towards the "continuous world” results when the mesh size gets smaller and smaller until the discrete lengths vanish or, being more exact, become differentials.”。可见,在CST MWS仿真时只要求解器运算不是unstable的情况,都可以被称为“收敛”。但是,同样是收敛,却有准确性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楼上的“网格加密已经收敛的话,加网格无法提高仿真精度的!”说得不够严谨。网格加密如果只是收敛的话,并不能证明再增加网格密度就无法提高精度。不过,如果网格加密后(不管是手动还是自适应)仿真值和实测值或理论值已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那么再增加网格密度提升仿真精度的意义就不大了。
另外,CST MWS算法原因导致远场计算不精确,又没有理论上的分析或者参考文献引证?或者有没有各种算法(或者仿真软件)针对远场参数的交叉对比?
学习了,好贴!
挺有见解的,赞一个!
不错。
可是有没有关于利用HFSS提高远场计算精度的方法呢?
等模型打样回来后,到时候再上传有关的远场实际测试效果。可是随之问题就来了,测试环境的有关因素对远场测试结果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找一个比较好的测试场地很难,而且测试费用也相当昂贵。
所以很难做到理论-仿真-实际测试三者结果的一致性,或者说是理论指导仿真,实际测试验证仿真三者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open 和open add space 我记得都可以设置距离的啊
学习一下
你好 小编,首先很感谢这篇帖子,我有两点说明。希望大家讨论。
1 我的cst2011中。只有在点击open add space之后,再进入右下角open boundary中才可以设置settings for PML boundary中的automatic minimum distance to structure。而open虽然可以进入settings for PML boundary,但是automatic minimum distance to structure却是黑框,也就是不能设置的。
2 open 和 open add space的边界都是可以调节的。但是open只可以在background properties中的surrounding space中设置。
谢谢你的说明。我之前写的不严谨。
Open add space可以通过边界属性框调节边界尺寸,open不可以。
说得没错,赞一个
单站 RCS (定频率 扫描角度) 如何设置啊,各位大神
学习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