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原来是这样的
在多次参加网络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烧友对天线的称呼不太恰当。一些朋友可能没有注意到,很长时间以来,都把接收地面电视的天线叫做“鱼骨天线”。殊不知,这种天线其实叫做“八木天线”,是二战时期由日本人发明的,据说这个日本人叫八木。
图1 鱼骨天线
鱼骨天线是一条。上个世纪,广东沿海的人家有了黑白电视之后,国内的地面电视频道数量少,信号比较差,播放时间短,没有可看的电视节目,才用带有放大器的鱼骨天线接收香港的电视节目。一时间高高矮矮地楼顶上安插了豆芽一样的鱼骨天线。那个时候,八木天线也不常见,也有早期的发烧友用碟形(抛物面)天线。后来因为有线电视的推进,“鱼骨”和“八木”渐渐被淘汰了。直到今天,有线电视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卫星电视开始慢慢占领了一定的市场。
图2 八木天线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天线的知识吧。首先看看天线的定义:天线(antenna)是作无线电波的发射或接收用的一种金属装置。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天线、广播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按工作波长可分为超长波天线、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等;按天线维数来可分为一维天线和二维天线;按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手持台天线、车载天线、基地天线三大类。我们在这里只讲电视接收天线。
一般我们所说的“天线”是0.25m、0.45m或者4m、6m甚至更大的比较常见的锅面天线。其实那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线,是直观上看到的天线反射器(面);真正的“天线”是高频头里被馈源包围的,只有像探针那么小的振子,被称作天线振子或者耦合振子,简称振子。而我们常常把接收电波的反射器和高频头这一整套设备叫做天线是不科学的。由此可知,常见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反射器,一个是高频头。高频头又包括两个部分,天馈和高放。天馈是无源部分,由馈源和振子组成。馈源又叫做谐振波导构成的辐射器,振子安插在馈源中间。振子的长短与所接收电波的波长有关,振子长度应该是所接收的波长的1/4左右。
图3 抛物面天线
说到电波,又有许多朋友很了解:C波段频率3.4~4.2GHz,Ku波段频率11.7~12.75GHz。可是说到波长,可能有的朋友就不太了解了。无论接收什么信号,大多数天线工作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这些电波的频率范围在300~300000MHz,相应波长为1m~1mm,包括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4个波段。在二战期间,开始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雷达波段,将1120~1700MHz称为L波段……2600~3950MHz称为S波段……3950~5850MHz称为C波段……12400~18000MHz称为Ku波段……26500~40000MHz称Ka波段。这些波段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不同频段的电波,波长也不一样,要接受不同频段的电波,当然也需要不同长度的振子。
在卫星电视接收烧友中流传比较多的波段有L、S、C、Ku、Ka这五个,其中最常用的当然是C波段和Ku波段了。然后来看一下接收这五种波段电波分别都用的什么型号的天线吧:
L波段,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波段,收音机、老式电视机上带的线性天线所接收的就是这个波段的电波;2000年发射并进入105°E轨道的,美国世广卫星集团的亚洲之星就用了6个1.84MHz的L波段转发器,一般使用螺旋天线接收;因为L波段电波频率比较低,波长比较长(衍射能力强),一般转发器功率也比较高,所以接收它只需要指向性高的线性天线就可以了,而且无论在室内室外都能够接收。
S波段,一般用在气象卫星转发器上的频率;现在CMMB的增补卫星也用高功率的S波段转发器;从CMMB终端的大小就可以看出,卫星转发器的功率必然是很大的,接收S波段的电波,只需要线性天线就足够了。
C波段,在上个世纪,被用来传播地面电视信号,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各自的屋顶安置一个天线,就是前文提到的“鱼骨”形的八木天线;后来通信卫星上用的也有C波段转发器,接收卫星发射的C波段电波,就需要比较大的抛物面天线了,一般直径在4~6米。
Ku波段、Ka波段,是如今通信卫星使用比较多的波段,接收这些波段的电波,一般使用的都是我们常用的抛物面天线和平板天线。
希望一上的文字能使大家对常用的电视天线有更深的了解,在以后接收无线电视电波的时候,能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其它问题或者某个问题的答案,还希望能够与我们分享。
学习了!谢谢!
非专业人士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章:
- 天线基本知识及应用--天线的分类与选择(05-08)
- 关于同轴天线(05-08)
- 广播收听中关于天线的一些基本概念(05-08)
- 智能天线及其应用(05-08)
- 探索智能天线技术(05-08)
- 浅谈智能天线技术(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