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专家分析,这样计算,天线阵列的接收增益和发射增益为何不同了?
05-08
考虑一个由N个isotropic 阵子均匀分布组成的线性阵列天线。它的最大directivity,D0∝N(与N成正比,可参考Blanis的书) ,它的最大effective area,Aem= D0*λ^2/(4π) ∝N。
当阵列为发射天线时,假设馈电总能量为Pt,则单个阵子的的功率为Pt/N。在距离为R的远场某点的E=ρ*sqrt[P_t/(N*〖4πR〗^2 )](1+e^jφ+e^j2φ+...+e^(j(N-1)φ)),其中ρ为常量,φ为阵子间的相位差。最大增益方向的电场同向叠加,|E|=ρ√(P_t/(N*〖4πR〗^2 )) N,功率密度Wr∝ρ^2* P_t/((N*4πR^2))*N^2=ρ^2 (N*P_t)/((4πR^2)),如果此处放一个isotropic天线,则接收功率Pr= 天线有效面积*功率密度=Wr *lamda^2/(4*pi) ∝N,与N成正比。
当阵列为接收天线时,假设发射天线为isotropic天线,馈电总能量为Pt,则天线阵列在距离为R的远场最大增益方向的接收功率Pr=P_t/((4πR^2))*Aem∝N,与N成正比。如果从接收信号的角度分析,每个天线阵子处的功率密度,Wr=sqrt(P_t/〖4πR〗^2 ),则天线阵列接收信号S=β*sqrt(P_t/〖4πR〗^2 )(1+e^jφ+e^j2φ+...+e^(j(N-1)φ)),最大增益方向信号同向叠加则接收的总功率为Pr ∝|S|^2=β^2 P_t/((4πR^2))*N^2, 与N^2 成正比!
从天线互易性来说,当发射天线为阵列,发射功率为Pt,接收天线为isotropic天线,接收功率为Pr;则当发射天线为isotropic天线,发射功率为Pt,接收天线为阵列时,接收功率应该同样为Pr,但上述的计算过程却表明接收功率为N*Pr。天线阵列不互易了,发射增益和接收增益不同了!
上述分析的问题出在哪 了呢?
当阵列为发射天线时,假设馈电总能量为Pt,则单个阵子的的功率为Pt/N。在距离为R的远场某点的E=ρ*sqrt[P_t/(N*〖4πR〗^2 )](1+e^jφ+e^j2φ+...+e^(j(N-1)φ)),其中ρ为常量,φ为阵子间的相位差。最大增益方向的电场同向叠加,|E|=ρ√(P_t/(N*〖4πR〗^2 )) N,功率密度Wr∝ρ^2* P_t/((N*4πR^2))*N^2=ρ^2 (N*P_t)/((4πR^2)),如果此处放一个isotropic天线,则接收功率Pr= 天线有效面积*功率密度=Wr *lamda^2/(4*pi) ∝N,与N成正比。
当阵列为接收天线时,假设发射天线为isotropic天线,馈电总能量为Pt,则天线阵列在距离为R的远场最大增益方向的接收功率Pr=P_t/((4πR^2))*Aem∝N,与N成正比。如果从接收信号的角度分析,每个天线阵子处的功率密度,Wr=sqrt(P_t/〖4πR〗^2 ),则天线阵列接收信号S=β*sqrt(P_t/〖4πR〗^2 )(1+e^jφ+e^j2φ+...+e^(j(N-1)φ)),最大增益方向信号同向叠加则接收的总功率为Pr ∝|S|^2=β^2 P_t/((4πR^2))*N^2, 与N^2 成正比!
从天线互易性来说,当发射天线为阵列,发射功率为Pt,接收天线为isotropic天线,接收功率为Pr;则当发射天线为isotropic天线,发射功率为Pt,接收天线为阵列时,接收功率应该同样为Pr,但上述的计算过程却表明接收功率为N*Pr。天线阵列不互易了,发射增益和接收增益不同了!
上述分析的问题出在哪 了呢?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几天了,哪位专家能给我解释一下呀。
太长了,难得看!
不过天线作为接收和发射的增益是相同的,只是你的分析那里出问题了。
文字表述还可以更清晰一点:)至少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内容,比如,这个问题貌似可以不用包含phi的表达式;另外,写那么长的表达式容易让人厌倦,愿意认真研究问题的人,可能被吓跑了。
这是对的,N个阵元相干合成,接收功率增加N平方倍,但噪声功率也增加了N倍(噪声功率统计独立),信噪比其实增加了N倍。和N倍增益的单天线效果一样。所以不能说有N平方的好处。
相关文章:
- 三天线测试增益法(05-08)
- 高增益2.4GHZ天线的制作(05-08)
- 天线增益的问题(05-08)
- 如何对收音天线的增益提出设计要求(05-08)
- 微带平面天线阵的增益达到40dB(05-08)
- 為什麼天線的增益需要用全向性天線或偶極天線做參考天線呢?(05-08)
天线设计培训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