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淘宝店 易迪拓培训 旧站入口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交流 > 设计射频功放时如果使用本身加入内匹配的管子,如何进行谐波控

设计射频功放时如果使用本身加入内匹配的管子,如何进行谐波控

12-13
由于不知道芯片内部结构,如何设计相应的匹配网络与谐波控制网络?
另外在设计匹配时,该怎样处理寄生电容?
谢谢!

管子模型都有考虑内匹配啊

未必吧,我最近看到Cree的GaN功放管一般都没有进行匹配。我选的Freescale的LDMOS倒是都进行内匹配了,所以要做F类功放又想观察波形就很麻烦。

不是,我是说如果管子有内匹配,那它的模型也会考虑内匹配
照样拿它模型设计就得了呗

做匹配时必须考虑管芯内部的bongding和电容等

对,但是观察波形的时候,一直没有得到期望的形状。

可是如果不知道内部的寄生参数,如何设计相应的匹配网络?

  可以用安捷伦的非线性矢网NVNA直接测量出功率晶体管的X参数模型即非线性模型,
然后导入ADS进行谐波平衡和电路包络仿真.

借问一下,非线性矢网的原理是不是就是用一个基频信号激励 DUT,然后测出出射波中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

可以根据loadpull数据拟合出匹配网络。。
.46

这个确实要麻烦一些,需要你估算和通过S参数估算一下,在自己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提取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很多

  基本上是这么理解,就是一个大基波信号驱动DUT进入饱和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下测量。
  在测量X参数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被测器件内部电路的详细信息,我们只需要测量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的电压波形的激励响应模型,换句话说,就是信号的基波和所产生的谐波失真信号的绝对幅度、不同频率信号的相对相位信息都可以地精确地测量出来,然后用X参数来代表这些幅度和相位信息的组合,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建立起基于X参数的功率器件的行为模型,X参数中可以包括很多变量,比如说源端和负载阻抗、输入功率、输入频率和直流偏置电压等。
  X参数在频域内表达并映射出各个频率的入射波(A) 和各个频率的散射波(B)的关系;知道了入射波和在所有谐波频率上的散射波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就知道了信号时域波形的信息, 从而可以知道器件的非线性输入- 输出特性。
  你可以上www.agilent/find/nvna,上面有很多关于非线性矢网的资料。

  
  loadpull很直观,唯一的遗憾是loadpull没法直接给出模型

这里我有一个问题一直不太理解
对于线性网络来说 S 参数很有用,一个重要原因是线性网络满足叠加定理
因此只要知道了线性网络分别在 ω 和 2ω 频率下的 S 参数,那么当用 sinωt + sin2ωt 的复合信号去激励线性网络时的响应,可以由 S 参数直接导出
但是非线性网络不满足叠加性,这难道不会大大限制 X 参数的应用?
比如我已经知道了非线性网络分别在 ω 和 2ω 频率激励下的 X 参数
那么当用 sinωt + sin2ωt 的复合信号去激励非线性网络时的响应,难道可以由 X 参数导出吗?

有loadpull数据。。。仿真还不够么。。。亲
.46

想问一下,X参数,和大信号S参数有什么区别呢
.46

我看了DeeLau的帖子,他的意思似乎是先测出结果,再做分析,并没有要叠加的意思。换句话说,两个信号叠加之后产生的谐波虽然算不出来,但可以测出来。

不太理解loadpull/soucepull中间对谐波的负载牵引是怎么回事?一个负载只能与唯一的阻抗相对应,不论在什么频率下。在谐波下得到的谐波最优阻抗是什么用的?就是设计谐波控制网络吗?

很好的问题,由于X参数表达式基本如下:
Bpm(响应,p=端口编号,m=谐波系数)=A11*Xf+(Xs*Aqn+Xt*Aqn共轭),其中Aqn表示激励信号,q=端口编号,n=谐波次数
其中,A11*Xf这一项表示输入端口1大信号激励对响应信号的贡献,这一项确实是非线性的,A11对B2的基波、二次或更高次谐波都有贡献,不过这个非线性相对简单,因此称之谓简单的非线性映射;
而括号内的Xs和Xt分量,由于Aqn,其中q,n!=1,1,也就是Aqn要么是端口1的谐波信号或是端口2再次反射回来的基波或谐波信号,这些信号都是小信号,相对端口2的输出信号的基波功率而言较小,那么可以认为是线性叠加,其实是认为线性的非分析映射。
当然以上我只是简单解释,其实X参数的原理是基于PHD模型,即多项式谐波失真模型,你可以ieee搜索PHD model,会有详细的为什么成立的解释。


loadpull的数据一般是lp类型或者导出为mdf类型,可以导入到ADS仿真,但是这都是
所见即所得的数据,包括了负载阻抗和功率信息,要仿真的话,还远远不够。

  确实是这样,关键是如果只有loadpull数据,你设计一个PA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有准确的模型,你需要多长时间。模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我不是跟你比较学术和产业界,我自己也是产业界的。

如果是从事无线通信或移动通信行业,确实这样,因为考虑到成本、开发周期因素,
设备厂家需要做的事情没那么多,更多事情器件厂家已经帮我们完成了。
  基站这一块,DPD确实主流,因为这样在射频方面要求就不用那么高了,尤其是线性度这一块。

不了解网络侧 DPD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以前的是DPD+Doherty的架构, Doherty在开发时 如果有准确的PA模型 对开发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Doherty的工作在C类的副功放不会降低线性度吗?

非线性模型也是通过 loadpull 拟合出的,不可能比 loadpull 提供更多的信息吧?
.14

那么 X 参数只适用于非线性不是很强烈的器件?
.14

既然是产业界的,要从vendor那拿到比较准确的模型得等多长时间?loadpull的数据拿到要多长时间?
设计的时间差能比上精确模型提取的时间差?

兄弟是Agilent的那位AE吧。。。呵呵
.6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