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系数讨论
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根据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gama=(Zin-Zg)/(Zin+Zg);此处Zg是源阻抗,ZL是负载阻抗,Z0是传输线特性阻抗,Zin是负载通过传输线变换到源端的阻抗
当Zg与输入阻抗Zin相等的时候就没有反射(其中Zg和Zin都可为复数),微波工程等书上也是这样讲述的,但是在ADS中仿真的时候,2个term要设置成共轭的时候反射才为0,相等的时候反而有反射,这是为什么?
反射系数完整的计算公式应为:Zg/Zg*x(Zin-Zg*)/(Zin+Zg) 可以看出Zin=Zg*是反射系数等于0 即共轭匹配,但是Zin=Zg时反射系数是不等于0的 书上的公式应该只是Zg为实阻抗时的特例。为复数阻抗时 那公式是不对的。
以下是图片
楼上正解
但是在pozar的微波工程和西电的微波技术基础那2本书中,如上图2.77式那样,Zin和Zg都是复数,并没有限定是实数,并且前后文也都说明了Zin和Zg都是复数,总反射系数的公式也是2.77式,这样得到总反射系数为零的条件就是Zin和Zg相等而不是共轭,难道是这2本书上都有错误?
书上也说了总反射为0的时候负载得到的功率不一等最大,共轭匹配时负载得到功率最大但总反射系数不一定为0
我现在要计算的是从源端向后看总的反射系数,不是源到传输线的反射系数,就应该用源阻抗Zg和负载阻抗通过传输线变换到源端的阻抗Zin来计算吧?和上图我给出的ADS仿真模型应该是一致吧,应该此时仿真出来的也是term1端口总的反射系数吧?书上也明确给出了此时总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是gama=(Zin-Zg)/(Zin+Zg), 并且书上的情况也是Zin和Zg都是复数,这样总反射系数为0的条件就应该是Zin和Zg相等而不是共轭吧?难道2本书上都写错了?
请问2楼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怎么我们学的公式都不是这样的呢?
我觉得小编的分析是对的,会不会仿真的时候没弄好呢?
仿真不会有问题的。就是上图,或者中间加一段传输线也可以,但源端阻抗就应该设置成负载经过传输线后变换到的阻抗Zin,此时S11是不为0的,要设置成共轭是才为0
Zg是源阻抗,ZL是负载阻抗,Z0是传输线特性阻抗,Zin是负载通过传输线变换到源端的阻抗
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和总反射系数为0的条件不一样,最大功率传输时,总的反射系数可能不为零,总反射系数为0时,也可能得不到最大功率,我现在问的是总反射系数为0的条件
所有书上给出总反射系数计算的公式为:gama=(Zin-Zg)/(Zin+Zg);此处Zg是源阻抗,ZL是负载阻抗,Z0是传输线特性阻抗,Zin是负载通过传输线变换到源端的阻抗,参见pozar 微波工程 或者西电 微波技术基础,而且书上的情况Zin和Zg也是复数,
然后ADS中仿真时,如果把term1换为一个带内阻的电压源,该内阻等于Zg,然后term2和源之间可以加一段特性阻抗为Z0的传输线,计算出负载通过传输线变换到源端口的阻抗Zin,此时按照书上的公式应该是Zg=Z0时总的反射系数为0,但是ADS中仿真却是Zg=Zin的共轭时反射系数才为0
1,关于公式的推导,我看的是台湾田庆成教授的视频教程,具体的可以就不说了,这上面和大部分书上的不同点在于,其是利用反射系数的定义来推导的即gama=V+/V-,V+为入射功率,在V+的推导中引入了共轭阻抗。从而得到我前面所说的结论。
2,当反射系数等于0时,功率的传输效率最大,注意是传输效率。但是在实际的PA电路中,末级匹配往往采用的是最佳负载线匹配,能够得到最大的输出功率,不是共轭阻抗匹配,反射系数不等于0,共轭匹配只能得到最大的增益。最大增益和最大输出功率是有区别的。
我也只是个菜鸟,有错误的地方 欢迎指正和讨论。
8楼说的清楚一些,再看看书吧
进来学习了一下,基本摸清了问题,俺来补充几句,算给小编释疑,权作参考:“计算的是从源端向后看总的反射系数,不是源到传输线的反射系数”这个反射系数如果按照理论公式计算,阻抗相等反射为零(理论的自洽性),或者说不考虑时间历程的话,情况也是这样;但对于实验(ADS是仿真实验),其计算反射系数的值是按照测量值给出的,对于纯电阻元件或许还可以跟理论值对照,但对于容抗性器件,传输过程会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器件间的相互影响及多次透射,此时实验值(仿真值)跟理论值有差异也就可以想象了。小编可以实验一下:容抗性相比电阻越大,其差异就会越大。相反亦然。
相关文章:
- 什么叫归一化反射系数呀?(05-08)
- 请教一个基本的概念问题,关于反射系数(05-08)
- 源反射系数与输入反射系数是倒数关系吗?(05-08)
- S11和反射系数是不是等价的(05-08)
- S11和反射系数gamma等价吗?(05-08)
- 在fdtd中,mur一阶边界反射系数大概有多少?(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