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为了防止非线性失真,往往在发送端做一个预失真。
12-30
但是为什么不在接收端做一下处理呢?比如在接收端做一个PA数学模型的逆。
那么接收机就需要知道PA的数学模型;不同PA情况不同,还需要额外信令
所以“谁污染,谁治理"吧.
就是为了在发射段提高效率阿
重要的是:接收机收到的除了有用信号外,还有噪声,求逆后,噪声不白了
你说的这个技术在80年代中期就有了,叫做过失真。对晶体管/FET等半导体管器件没有实用化过,TX端的非线性有可能是多级叠加的——多级PA(推动级+输出级)、PA非线性+天馈线非线性、旁道非线性的泄露(非线性带外杂散)叠加,结果模型不可建立。
这个技术对电子管有用,在70年代就有行波管的应用——现在很多书上用的PA非线性模型实际就是行波管的。
不可行
OFDM子带间非线性干扰无法处理
你的这个想法日本人在90年代初有过,单信道8载波+行波管,子带间隙都被填起来了,而且对端到端时延特性要求很高。
你在射频做?还是基带做?
Dpd不就是为了提高射频的频谱质量?接收端接收质量倒是次要的
赞同,DPD最主要考虑改善的指标的ACLR,ACPR(非线性造成的带外失真部分), 即大功率发射信号对领道功率的干扰,这个在各个通信协议中有明确的要求,而信号质量EVM(带内失真部分)则其次。
相关文章:
- OFDM中发送端为什么作完ifft后还要乘以载波数(05-08)
- 求教:如何产生WCDMA规范的发送端信号(05-08)
- 码分多址解调时,信道引起的各频率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失真能保留(05-08)
- 为什么每秒采样8000次就能保证不失真?(05-08)
- 互调失真和交调失真现在技术里还考虑吗?(05-08)
- 请问如何设计预失真反馈通道?(05-08)
射频专业培训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