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肖虎——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其业务流量飞速增长,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约束条件下,尽可能提高移动通信系统速率与容量,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成为世界范围内制约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这一成果较好地实现了3G之后移动通信传输速率升至百倍的目标。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及其团队,历经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该项目关于MIMO传输技术的相关理论成果获得国际通信界最有影响的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通信理论“莱斯奖”2011年最佳论文奖。该奖每年只评选一篇,也是该奖设立37年来首次授予中国大陆学者。
在中国科技部组织的成果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述成果,为启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开发的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的全面落后、被动模仿,到3G时的苦苦追赶、缩小差距,再到4G时实现齐头并进和局部领先,历经近20年发展,中国移动通信成为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
在国际4G技术标准开始征集以来,中国人做的提案数占到了将近四分之一,中国拥有的核心知识产权也达到了10%以上。尤肖虎表示,中国人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拥有越来越大话语权,这是坚持走开放性、国际化路线的成果。
目前,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共获得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数30余项;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相关技术被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 (完)
太他妈能扯了
现在MIMO信道下的capacity region还没有得到了,咋就知道逼近极限了呢?
我记得莱斯奖的文章根本不关尤的任何事情,也没有署尤的名字,但是现在宣传尤的时候狂提这篇文章。霸气,真是霸气。
发明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宽带多天线MIMO信道条件下的容量逼近技术研究,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率先将其推向工程实践和产业化应用;系统地解决了频谱效率提升10倍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带宽增加10倍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较好地实现了3G之后移动通信 传输速率 需要提升约100倍的目标。经过近10年的探索,提出了“广义多载波技术、普适MIMO传输技术、及双涡轮接收技术”,形成了覆盖无线通信收发两端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发明。共获39项发明专利,理论成果获通信国际学术界最有影响的IEEE Rice最佳论文奖;18项提案被3GPP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发明成果已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应用于华为公司的基站产品,应用于展讯公司手机芯片和30余个终端企业,以及瀚讯公司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http://www.most.gov.cn/ztzl/gjkxjsjldh/jldh2011/2011jlgzts/11gztscyjg/201202/t20120209_92295.htm)
能拿到莱斯奖还是很牛的。
如果是他领导的项目组的成果,也无可厚非。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吧,人家提的 团队,排名第二的高老师获得的莱斯奖。
专家们可以设一个极限
说一个真事:陈汝明大专家以前做16QAM的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时曾经白纸黑字推导出
BER=1.0E-3时不考虑非线性恶化的载噪比极限是17.1dB,结果他老婆FMQ做的解调实测
为16.7dB.......——这还是射频功放的三阶交调不到40dB的情况下得到了。
不知道两口子在家里有没有商量过......
中国的科研成果就那么回事,有几个不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那些什么奖的要有万分之一是真的,早就是美国恳求中国放松出口管制了。
就说第一届大奖的袁隆平和王选,袁隆平的水稻你们谁吃过?王选的激光照排才几年不到就被淘汰了?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Stephen O. Rice Prize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Theory 2011
Shi Jin, Matthew R. McKay, Xiqi Gao, Iain B. Collings, "MIMO Multichannel Beamforming: SER and Outage Using New Eigenvalue Distributions of Complex Noncentral Wishart Matr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56, No. 3, pp. 424-434, March 2008
喷可以,但是不要乱喷。
wiki上查了一下:
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都为袁隆平的杂交品种;在世界范围,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你就说说中国哪里可以买到人吃的超级稻吧?
袁隆平的技术是从菲律宾那里学来的,除了中国南方个别省份强制推广,还有一部分种子出口越南,世界上哪个大米产地用他的技术?中国大米的主产地现在是东北,去看看谁用他的技术。
上wiki查了一下就能喷?
至少我的有出处,你说的出处在哪里呢?
粮食不一定就是用来吃得,可以做饲料,也可以酿酒,还有那么多粮食加工产业。
照你这么多,每年玉米种那么多,你家天天啃玉米棒子了?
去下载文章看看就知道了,是尤的学生06年phd时的文章。我同事之前跟一作作者合写过几篇trans,很是生猛的。
现在就靠吹,或者说是宣传
你见过哪里用稻米做饲料?
玉米平均亩产早就是超级稻的量级了。
袁隆平的成就世界都认可,不至于你说的那么不堪吧。
袁隆平的贡献又不只是超级稻,是他开创性的提出杂交育种的,之前都不这么干。现在种的水稻基本都是杂交稻了。
袁老在科学上的贡献很有限,但在工程、技术和结果上具有巨大的贡献。
所以,入不了科学院不冤,工程院才是他合适的地方。
科学院尸位素餐的太多了,真论科学上的贡献,恐怕不如袁的更多。
youxiaohu搞了个什么东西?
诡异的地方就在这儿,大家都是IT圈里面混的,不去评议下这个理论上接近容量,标准上被国际接收,工业上被创造出千亿效益,并通过中国最权威的学术部门鉴定的国家发明大奖,在这里扯不熟悉的杂交水稻真是糟蹋了大家的智慧。
1. “理论上接近容量”,先说说多用户分布式网络的容量的outer bound是多少?
2. “并通过中国最权威的学术部门鉴定的国家发明大奖”, 陈进教授的芯片不也是这样么?
是啊,我曾经在看到某大学某杰青的1份项目申请书上说要研究一种特殊的正交波形设计
,以达到理想的信道容量界。oops.
我们俩真无聊,灌这种贴子。对了,最近你们那个美女副教授很让大家羡慕嫉妒恨呀。
哈哈,你我都是当别人叔叔的的身份了。
我们学校目前流媒体的人很强势,我们通信口的比较悲催。
相关文章:
- 请问用MII接口传输以太网包,包的格式是什么样子?(05-08)
- 弱问:香农第二定理中信息传输率趋于C和Pe无穷小能同时实现吗?(05-08)
- 关于多径传输问题(05-08)
- 为什么要在IP网内传输SS7啊?(05-08)
- 在红外传输中看到:duty cycle,求个解释,谢(05-08)
- Re: 讨论一个微型视频无线传输的解决方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