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淘宝店 易迪拓培训 旧站入口
首页 > 无线通信 > 通信技术学习讨论 > 上交在通信学术界 崛起飞速啊~!

上交在通信学术界 崛起飞速啊~!

12-29
这两年他们的top期刊文章 顶级会议文章秒杀 国内所有高校啊。。。。。
继2011年 上交在Inforcomm斩获10来篇
2012年又是这个量级的入围啊
而且期刊文章也是牛逼哄哄的 TON TMC JASC这种一区杂志也是好多篇啊。。。。

我知道有 港科美女 陶梅霞
O(∩_∩)O哈哈~

政治大于技术有被证明了?

整个通信研究往亚洲这边转是现实,美国搞这个都没什么钱了,甚至还不如加拿大。
.43

本来都是一帮华人在灌。

也不是什么往亚洲转,不过是人家不玩了,显得好像亚洲这些年做得比人家好一样。其实现实就是这些年,大家都没啥大成果。

其实亚洲做得好也就是文章数目看起来好,论质量其实没啥进步。
任何东西只要有硬指标中国人、印度人都可以玩的比谁都花,但是至于真功夫就不知道了

文如ID

做得好和烂是一码事,有没有钱做是另一码事。
.43

通信范围太广了吧,还是只关注tran on info theory和tran on comm

狭隘!上交学术上是在崛起,前些年对博士生的高压政策搞得好几个跳楼了。可以说成功在于:
1. 引进生力军人才;
2. 高压政策压着博士生出文章

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系刘辉教授全职加盟上海交通大学
姓名 刘辉
职称 致远讲席教授, IEEE Fellow,
国家千人计划,上海交大无线通讯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 宽带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移动多媒体广播等
联系电话:021- 34205465
E-mail: huiliu@sjtu.edu.cn
办公室: 电信学院5-417
个人简历
刘辉,男,2011年加盟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1995年获德州大学-奥斯丁 电子工程哲学博士。先后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终身)、正教授。刘教授是无线通信专业的世界级专家,在宽带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移动多媒体广播等领域开展过长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前沿性研究工作,其对于3G TD-SCDMA (获国家专利金奖), WiMAX (拥有核心专利), 及数字广播CMMB(总架构师)的杰出贡献对学术届和工业届都有深远的影响。
个人概况
刘教授在诸多关键技术(包括CDMA、智能天线、OFDMA系统、纠错编码技术、混合无线网络广播/多播技术、协作与中继技术等)研究中取得过重要成果和突破。曾被《IEEE Spectrum》杂志评选为“WiMAX研究先驱”。基于其对移动通信及无线广播的杰出贡献,刘教授于2009年被IEEE授予会士 (IEEE Fellow)称号。刘教授曾撰写两部专著, 发表50多篇IEEE期刊论文(其中15篇被引用超过100次),100多篇会议论文,并拥有55项中外专利。刘教授曾多项荣誉,其中包括中国国家专利金奖,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就奖(NSF CAREER) 和美国海军科学院(ONR)杰出青年科学家奖,IEEE信号处理学报(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最高引用论文之一,等。

还有就是MOBICOM, MOBIHOC会议取得了突破,
近几年都有中的

这厮居然去了高校

是的,他在华盛顿大学带的几个学生也将投奔他的团队。

上交以前光通信蛮不错,不过这几年无线通信方面进步蛮大的

zqj之后靠hws?

以前也觉得这两个期刊是神一样的
现在回头看看当年傻乎乎的一篇一篇的关注,费了老大劲,得出来的结论是
大部分论文价值也不大,更惨的是未来通信业的期刊数要压缩了
没什么可做的了
国际化标准会议上也是一帮亚裔在做,欧美已经少数了

同济的刘儿兀也挺强的
http://erwuliu.weebly.com/
http://see.tongji.edu.cn/Teacher10242.asp?no=439

tran on info theory的文章还有一点基础研究的价值
tran on comm的基本属于灌水——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当年在GSM即将横扫全球的时刻,这份烂刊一年出了2期CT-2的专刊,堪比JSAC的烂度。当然,IEEE的几本通信类期刊是愚弄水货的好帮手,例如20年前日本人灌得一堆512QAM/1024QAM大水,真有傻逼跟着去做。
通信技术早已是商业利益统治的世界,傻瓜才会写文章告诉大家自己的成果。

评审环节还太早吧,需要装备的东东不容易被忽悠的,军品出了问题是很麻烦的事情…

1.5GHz 64QAM,
6bits/s/Hz
没有MIMO的情况下,你要9Gbps的速率?

mmW信道不可能用MIMO,为啥要这样,你去问做标准的人啊,我就是在质疑那些做标准的人
是不是啥都不懂,单纯的纸上谈兵

mmW MIMO是已经实现的事,不知道为什么一些工程师总是坐井观天?
附件是1篇论文,
还有一个视频《60GHz MIMO -- First STC-MIMO NLOS Capable 60GHz Broadbandlink》
http://www.hhi.fraunhofer.de/en/departments/wireless-communication-and-networks/videos/60ghz-communications/

 A_60GHz_Line-of-Sight_2x2_MIMO_Link_Operating_at_1.2Gbps.pdf

在德国,在德国的办公室里,演示60GHz的系统,有什么实际意义?

难道你觉得应该搭两架航天飞机上去演示?

看带宽吧,我倒觉得楼上的说的也有道理,大带宽的时候MIMO可能真很复杂
几十M几百M带宽的不难,我以前老板那里就有60GHz 100MHz demo

嗯,实用工程系统一般都是一定条件下权衡折中的产物
但有复杂性、难度、经济性问题不等于不可能,
十几年前使用1.44M软盘的时代,谁能想到现在一个U盘就能轻松64G?

上交在车载网络方面依靠上海市的出租车灌的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