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接入网,AP是采用PCF为主吗?
支持PCF的产品很少吧,也许我out了?
现状是支持PCF的产品非常非常少。基本上都是DCF。即便要改进QoS也是在DCF基础上做,比如802.11e的工作就是在DCF之上做的。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机制上讲PCF更适合在热点区域支持众多移动终端接入AP,降低碰撞率,提高信道资源利用率并保证QoS。
思科推出的有所谓Enterprise级别的AP产品,可以支持MIMO,物理层速率更高,如果采用PCF机制,如同卫星接入那样由AP来统一管理信道使用肯定比DCF要好啊,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PCF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是实现上很糟糕。或者,由于接入终端种类多样,大家对PCF的理解不同导致在一起无法工作还不如DCF?
个人觉得性价比是主要原因。
PCF的控制流程比DCF复杂得多,所以如果商用的话,它的芯片组价格应该比DCF高不少。另外一方面,WLAN的物理层相对来说比较粗糙,对比一下蜂窝系统就能看出来。PCF相对复杂的过程有时不能得到物理层很好的支持。
受教。
IMHO,从物理层的发展趋势来看,速率会越来越高,频带也有提高的苗头,智能天线,MIMO也逐步开始应用。在这种情形下,Ad Hoc网络中使用较低速率的物理层技术,MAC采用DCF还说的过去,但是由AP组成的热点或热区接入网恐怕得抛弃DCF才能充分在节点间分享物理层的高带宽吧?
点对点的速度提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WLAN的一个大的问题是AP间的干扰,如果只是单独个的AP进行覆盖,PCF的性能会比DCF好,但是实际的系统里往往是多个AP共存,这时AP间的干扰会影响性能。
更进一步,实际使用中,AP会采用RTS/CTS吗?很多论文会讨论RTS/CTS机制,但是又有文章指出其效率不高,隐藏节点也解决的不好。
在实际部署中,AP需要兼顾abgn,如果不实用RTS/CTS能否做到兼容?
希望有兴趣的版友一起讨论。
共存问题通过CTS-to-self方式来解决,不过效率也不高,目前有些文献已经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减少CTS-to-self产生的数量。RTS/CTS在大文件传输的时候会有作用,但是实际系统里基本不采用。
实际AP已经有RTS/CTS了,俺家的AP都可以配置RTS门限了。
但是按照现在家里或者office的隐藏节点密度和业务量,应该没啥大用,
相关文章:
- 无线接入网的5大功能是哪五大啊?(05-08)
- 请教 接入网 的准确翻译(05-08)
- 若采用FTTB-VDSL/ADSL2-方式建设接入网(05-08)
- WCDMA的IP数据报是在核心网还是接入网出现的?(05-08)
- 诺西无线接入网或核心网LTE全球技术支持(05-08)
- 请问如何仿真高速环境,采用什么软件?(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