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淘宝店 易迪拓培训 旧站入口
首页 > 无线通信 > 通信技术学习讨论 > 802.11,STA能以多个速率与不同的终端通信否?

802.11,STA能以多个速率与不同的终端通信否?

12-16
查了以往的帖子,没有相关讨论。
两两之间可以协商速率,那么如果一对多通信,能否一台STA以不同速率与不同终端通信?是不是每次更换通信对象都要重新协商?
信道不对称的情况下,A-->B用速率R1,B-->用速率R2可行否?
接收机是不是可以在不知道接收到的信号的调制格式/编码速率等信息的情况下正确接收解码?(信噪比保证)

可以。

如果两站之间信道非对称,是否上下行可用不同速率?两站之间RTS/CTS用什么速率呢?

没研究过。。。我们做过小实验,一对多确实有你描述的现象
信道非对称的情形很多么?不懂
rts/cts商用设备一般都不支持,有了也是最小通信速率传吧

谢谢两位参与讨论。
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查了关于接收机如何识别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调制速率和格式的问题(802.11-2007 18.2.6),每一个分组的物理层协议单元本身就是多速率的,其“分组头部”和“尾部”用的是基本速率(BPSK,1Mbps),数据单元则可以采用任意可以支持的速率和调制格式,这样接收机就能逐分组确定调制格式和速率了。
希望大家继续讨论,包括提出相关的任何问题,互相促进。

看到有实际测试的总结(MIT RoofNet),非对称信道还是不能忽视的。
RTS/CTS一般都不支持?这个不是标准要求的么?这样的话很多论文研究中的假设都是无本之末啊

也不是了,很多用于科研的板子是支持rtscts的,但是你会发现一般效率都不高,因为rtscts有很多自身的问题。对于科研,当然是要用的了,可以信道测量,信息交互,多牛逼呀,但是只能说,大部分都没有用平台实现的,呵呵
至于a用54给c传,c用11兆给a传,当然是可以的了,因为a和c竞争信道的概率是一样的,最终两个站都能得到1/(1/54+1/11)的吞吐量

后面这个解释靠谱,嗯。

这不就是答案么:接收机既然可以逐分组确定速率,说明每次传输都可以使用不同的速率,何况是不同的主机之间,当然到底是不是变速跟具体的速率选择算法有关系。

纠正一下
802.11只有AP和Station的概念
没有终端的概念
所以你的问题我理解是AP和Station之间的通信
802.11每个物理层分组(PLCP)的导言和分组头采用固定速率(固定调制编码方式),后面的数据负载(payload)可以采用任何这个设备所支持的速率(11b: 1~11M, 11a: 6~54M, 11g:所有11b和11a的速率)。两个连续的分组都可以采用不同的速率,两个不同方向的链路之间当然也可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连续的两个分组,A->B发送数据分组可以用任何速率,B->A发送的ACK分组一般只用最低速率。
RTS/CTS用来降低隐藏终端问题的影响,在一些研究工作中也可以用来传输一些控制信息。但是(1)RTS/CTS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隐藏终端问题,因为干扰半径比通信半径大(2)RTS/CTS占用了很多信道时间,对链路吞吐量影响很大,所以通常在实际硬件中都被默认关闭。

谢谢,RTS/CTS在论文里面经常见到,所以以为是常用的工作方式。
如果所有的终端(AP和STA)都能互相通信,即全互联模式,大家等可以互相Carrier Sense,自然不需要RTS/CTS。如果不能实现全互联,不采用RTS/CTS的话,冲突概率会大大增加爱吧?
另外,DCF方式不是用在AD HOC组网模式下么?这时候不是STA与STA之间直接通信?

dcf在adhoc和infrastructure模式下都能用呀

在WiFi大规模使用之前大家都认为同一个AP的不同station很容易形成隐藏终端,
而在实际大规模使用中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station之间都可以互相Carrier Sense,(这里有Carrier Sense半径大于通讯半径的原因,通讯,CS和干扰半径这三个半径的研究有很多),隐藏终端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因此RTS/CTS的作用并不大。
实际实现的WiFi系统都是DCF,包括AP模式(Infrastructure)和Station-to-station(ad hoc),PCF太复杂了。

这个大规模使用的网络规模达到什么程度?能否提供点儿可供引用的参考,网址或者论文均可。

误解了,大规模使用的本意是被大量使用
公司级别的无线网络算是比较典型的大网络
Aruba有相关产品
UCSD前两年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系统叫Jigsaw,提供了一些大规模网络的测量结果

cs和干扰半径当然可以不一样了。前者决定了有多强的信号会让别的用户判断成一个正在传输的包,后者是实际能在收段造成干扰的信号强度

11g向下兼容11b,可以用11M发给11b

确实,RTS/CTS的overhead很大,这也是默认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CS事实上就是设备在检测到多大能量时判断为信道忙,所以CS半径是由设备自己决定的。干扰半径复杂一些,由干扰源能量和发送方能量以及发送方到接收方的衰减共同决定。这种建模方法曾经很流行,主要是ns2仿真好做,后来用SINR建模之后,就很少被用到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