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的前世
05-08
当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时,身上往往会带一本当地的地图,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知道我们置身何处。对于想了解一些化学知识的人来说,元素周期表就是化学世界的地图。有了这张“地图”,我们就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它的性质,以及它可能参与的化学反应。碳和硅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和14,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碳族元素的第二和第三周期,即上下相邻的位置。这种位置关系,表明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类似的性质。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碳元素无处不在,含碳化合物是构成形形色色的生命的物质基础。雷电引发的森林大火过后,地面上会留下树木不完全燃烧形成的大量木炭。早期的人类虽然不知道组成木炭的化学元素是碳,但他们肯定已经利用了这些木炭在洞穴里取暖、在岩壁上作画。由碳元素形成的另一种天然矿物──煤,已经为人类服务了数千年,现在仍然在为我们贡献着热和光。可以说,因为有碳元素,自然界才变得生机勃勃。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正下方就是硅。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巨大,但它的单质直到十九世纪才被发现和确认。1811年法国人 Gay-Lussac 和 Thénard 首次制备出纯净的硅,到1823年瑞典人 Berzelius 再次制得纯硅后,才被确认为元素。虽然出世较晚,但它在半导体及现代通讯业中的作用却无法替代。在化学世界里,碳和硅是同一个大家族中的两个亲兄弟。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它们共同战斗了数十亿年,但却没有结成生死与共的牢固友谊。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它们之间并没有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或者说地球上没有天然的碳化硅。
人们在地球上没有找到天然的碳化硅,但却收到了来自宇宙空间中碳化硅发出的信号。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科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就发现原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由此开创了原子光谱分析法。原子有吸收光谱,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也有自己特定的吸收光谱。我们知道,宇宙空间除了硕大的星体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原子、分子,以及固体小颗粒,它们都会吸收来自宇宙深处的恒星发出的光。这些吸收了光能量的原子、分子和颗粒,又会通过发射不同波段的辐射释放出能量。因此,宇宙深处的星光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地球时,其强度并不总是随波长增加而平滑降低的。在这种逐渐降低的消光曲线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令人意外的鼓包。这些鼓包就是由于特定分子或固体小颗粒的发射光谱造成的。1983年,美国、英国、荷兰等国联合发射了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上收集来自宇宙深处的红外光谱。从这些收集来的光谱上,人们发现在11.3微米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鼓包,而这正是碳化硅颗粒的特征发射。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在宇宙空间的尘埃里存在着大量的碳化硅颗粒,大多数直径在0.1~1微米之间,约占星际尘埃总质量的5%。在寒冷的宇宙星空中,这些细小的碳化硅颗粒看似在漫不经心的飘荡,实则它们刚刚经历过高温和烈火的炙烤。天文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一类几乎全部由碳原子组成的恒星──碳星。和普通的由氢和氦组成的恒星相比,它们的温度较低,只有约3000K。由于碳化硅颗粒是在碳星周围的尘埃中发现的,而且只有立方相的碳化硅,因此人们推测这些立方相碳化硅颗粒是由碳星爆发喷射出来的碳和硅在温度进一步降低到2000K以下时形成的。碳化硅颗粒形成以后,也并非就开始了无所事事的飘荡生活,而是继续为宇宙演化做贡献。当温度降低到1500K以下时,碳化硅颗粒表面的硅会蒸发流失,从而在碳化硅表面留下一层石墨化的碳。这些石墨化的碳会继续和星际尘埃中的氢发生反应,形成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分子。有人甚至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就可能跟那些在星际尘埃中飞来飞去的碳氢化合物有关。从上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碳化硅在宇宙空间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化学过程。从碳化硅在宇宙空间中的演化历史看,碳化硅注定不是一种平庸的材料!
感谢原作者的付出,如转载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 “厦门芯”打造碳化硅百亿产业链 项目占地40亩(05-08)
- 上海大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碳化硅产业化项目(05-08)
- 碳化硅单晶切割技术研究(05-08)
- 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在丰田新能源汽车的应用(05-08)
- 碳化硅器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简析(05-08)
射频专业培训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