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淘宝店 易迪拓培训 旧站入口
首页 > 仿真设计 > 射频仿真设计学习 > 三维仿真未来的趋势之我见

三维仿真未来的趋势之我见

05-08
现在大家用的较多的就是HFSS,CST了,至于安捷伦的那个EMDS,我不看好,前两个都发展这么多年了,他刚推出就能赶上?我深表怀疑,安捷伦还是有源做的好,无源不敢恭维
再看一下现在的趋势,CST几乎每年都能推出新版本,现在都CST2009了,而且包含范围广大,可以仿粒子,各种新材料,最新较为热门的左手材料,光子晶体,大多都用CST仿真,加上最近学术界研究的很热门的算法FDTD,可知很有前途,至于HFSS多少年了,还是死抱着个10.0,出来个11版本的,结果都不稳定,也没什么新的功能算法,再加上又被ANSYS公司收购了,会不会把重点放在高频仿真上,很难说
所以 我再此大胆预测,以后HFSS可能会慢慢的退出主流设计平台阵地,轮落到象MWoffice那样的角色(我没有贬低他的意思)CST则会后来者居上,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
推送版块:CST应用┊交流
推送小编:00d44
推送时间:2009.11.2
--------------------------------

不知道LZ是为什么出来这种言论。LZ跟CST、ANsoft公司的人有接触吗?还是自己在用着,说些自己的感觉?
这里我谈些我的一些看法,根据是建立在我长期与ANSOFT、CST公司的人打交道的基础上:
1:未来的软件发展方向必然是多种算法共存与混合,也就是说某个模型,可能一部分用FDTD、一部分用FEM,Efield已经推出这种概念,并且有相应的产品,根据我部门试用的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Ansoft在HFSS 12.0以后的版本也将推出相应的概念性产品,不一定是12.0的版本。
2:就我从多个电磁仿真软件公司接触的角度来看,技术做的最深的是Ansoft,CST近几年太过于注重商业化,软件本身从技术上改变不大,2006、2008、2009,始终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HFSS从9.0到10.0到11.0,分别改进了mesh、求解速度等效果,LZ用HFSS吗?HFSS11.1相对于10.0速度不是一点点的提高,我承认HFSS点0的版本一般都不是很稳定,要点1的版本相对于成熟,但是CST承诺的一个月一个PAtch是很有问题的。我在16核、32G的计算机上测试过HFSS11.1.1,计算速度超快,HFSS受其FEM算法的局限性,对硬件要求相对较高,但是现在一台32G的工作站仅仅需要3万,对于一个单位企业来说,不是什么负担。
3:HFSS12.0,我个人认为是划时代的产品。我6月初参加了ANSOFT公司的VIP研讨会,其12.0主推的DDM(域式分解)绝对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功能,在一个集群HPC网络中,HFSS的求解规模已经大到我们一个无法理解的规模,计算速度随着计算节点的增加成线性提升,以往的并行计算只是将100个计算步骤分到多个计算节点,但是DDM是将一个很大的规模分成100份,每个节点计算其中很小的一份,这种做法可以降低每台计算节点的硬件需求,并提升计算速度。
4:域式分解法相关理论在IEEE上老早有文章发表,就是ANSOFT公司搞算法的人写的,但是他们花了3年的时间才能够推出一个成熟的产品。
5:ANSYS收购ANSOFT,已经在进行集成工作,将ANSYS的流体力学、热应力仿真与HFSS的电磁仿真进行集成,这种工作一旦做成,将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也是很多单位现在想要的一种功能。
6:ANSOFT不是抱着FEM一成不变,他即将在HFSS12里面加入快速多机子、MOM等算法。
主要是看到LZ的这番评论,一时思潮迭起,我不是贬低CST,只是给ANSOFT正名,个人也感觉在各种仿真软件快速发展的今天,墨守成规必将失败,而我现在觉得墨守成规的是CST,它在它擅长的FDTD中并没有多大的发展,现在只是在将软件规模越做越大,但是都没有做专,2008到2009版本的进化很明显。而HFSS在谋取变化,9.0~10.0~11.1~12.0,都在变化,他在针对他的弱点在改进,针对自己的强处在深化。

顶起来,没用过cst,不过想学

看看了解下

自己的沙发

小编对cst很看好啊,虽然我也对cst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点,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cst的确发展很快,囊括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也有很多弊端,就是很难做专,对于专门的仿真可能最后还是得依托专用软件,或者自己开发软件平台,自己写程序来搞计算,毕竟博大精深的不多,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部分精,多数范围广而已,不过,对cst的发展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感谢小编分享的经验之谈

我感觉CST的功能是越来越强了,占用的内存和硬盘也越来越多了

我是来看看.......

俺从电磁仿真的角度,不认同LZ的观点
CST光盘里的内容是越来越多,但是其发家的MWS有什么改进?从5.0以来,算法基本固定,自适应网格技术毫无寸进,子网格毁誉参半,建模简单,但后处理不思进取,到现在想画个多曲线比较还要自己C&V,叠加的那张图还无法修改设置。加进去的F、I算法,又有几个人在用?
反观HFSS,一直在深挖潜力,尽管其FEM被嘲为老大爷技术,但是很快要投入实用的混合阶等技术,是实实在在能提高解题能力的。它的技术从未在公开文献上露面,但是谁敢怀疑它的技术高度?至于与ANSYS合并,存在变数,ANSYS应该是想整合出一套全面解决方案的,不会放松对HFSS的开发,但能做到多少很难说。至少吧,我期待12.0,每个版本都有实质进步。
至于学校热门的FDTD,俺所在的小圈子有个偏见的共识:发论文用的……
and至于MWO,貌似从来不是啥主流设计软件,它是专科的。

:puz:puz:puz

我感觉在计算上HFSS的真实度比CST好一点,但是CST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上手,好友就是MWO也只能是退居二线的ADS的位置了

1楼和6楼其实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CST和HFSS的理解,个人认为是各自在为自己熟悉或者说喜欢的软件发表见解。其实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HFSS适合窄带强谐振结构,这是其特色与强项;CST仿真电大结构,以及宽带结果模型快且方便,精度也不差,且CST界面简易友好,建模方便。CST产品线拉长一方面是其想对各个频段,各个应用领域有所建树,一方面也显示了其对于EMC领域的关注。2009新产品PCB和CABLE是并购了Simlab的工作室套装,我见过Simlab的CTO,其实两者是强强联手,未来CST前景广阔的。

没用过cst,可能这辈子没空学了,好多要看的。

觉得两者软件各有千秋,对不同的两者的局限性都会有的,比如对很薄或者细长的物体,两者的仿真都极容易出错的。所以对于薄膜集成器件的仿真都很费神。

fdtd是发文章的?我看不一定啊,xfdtd这个软件大家都知道吧,很有名的,还有其他的就不说了

用CST等软件仿真总觉得结果不够可靠,fdtd算法代码可以控制的吧~

CST一般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对于收敛比较慢的结构,我一直怀疑其准确度

我认为CST还是有很大的优势,时域计算速度快,结果基本可信,而且可以和自己有限元求解结果对比。
对于强谐振结构,建议使用无场结果的频域求解器,
从发展势头看CST最近也很猛,兼并了不少公司

楼上的看来对cst的发展还很清楚,大家有兴趣可以上上www.cst-china.cn,刚刚改版的,蛮灵的
频域求解器有一点不太爽,就是端口处需要加金属片,还有算快速S参量貌似不支持open边界,有点郁闷,总体cst还是不错的,大家多多交流啊

看好时域仿真,毕竟大问题只能由时域来处理。

小编观点不敢苟同
前两天听了HFSS V12版本的介绍,HFSS在网格和并行计算方面已有非常大的改变,功能提高非常大。而在其他算法方面,HFSS也在逐步开发。很期待啊!

本文其实不错,值得各位微波行业的人看看参考

不知道LZ是为什么出来这种言论。LZ跟CST、ANsoft公司的人有接触吗?还是自己在用着,说些自己的感觉?
这里我谈些我的一些看法,根据是建立在我长期与ANSOFT、CST公司的人打交道的基础上:
1:未来的软件发展方向必然是多种算法共存与混合,也就是说某个模型,可能一部分用FDTD、一部分用FEM,Efield已经推出这种概念,并且有相应的产品,根据我部门试用的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Ansoft在HFSS 12.0以后的版本也将推出相应的概念性产品,不一定是12.0的版本。
2:就我从多个电磁仿真软件公司接触的角度来看,技术做的最深的是Ansoft,CST近几年太过于注重商业化,软件本身从技术上改变不大,2006、2008、2009,始终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HFSS从9.0到10.0到11.0,分别改进了mesh、求解速度等效果,LZ用HFSS吗?HFSS11.1相对于10.0速度不是一点点的提高,我承认HFSS点0的版本一般都不是很稳定,要点1的版本相对于成熟,但是CST承诺的一个月一个PAtch是很有问题的。我在16核、32G的计算机上测试过HFSS11.1.1,计算速度超快,HFSS受其FEM算法的局限性,对硬件要求相对较高,但是现在一台32G的工作站仅仅需要3万,对于一个单位企业来说,不是什么负担。
3:HFSS12.0,我个人认为是划时代的产品。我6月初参加了ANSOFT公司的VIP研讨会,其12.0主推的DDM(域式分解)绝对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功能,在一个集群HPC网络中,HFSS的求解规模已经大到我们一个无法理解的规模,计算速度随着计算节点的增加成线性提升,以往的并行计算只是将100个计算步骤分到多个计算节点,但是DDM是将一个很大的规模分成100份,每个节点计算其中很小的一份,这种做法可以降低每台计算节点的硬件需求,并提升计算速度。
4:域式分解法相关理论在IEEE上老早有文章发表,就是ANSOFT公司搞算法的人写的,但是他们花了3年的时间才能够推出一个成熟的产品。
5:ANSYS收购ANSOFT,已经在进行集成工作,将ANSYS的流体力学、热应力仿真与HFSS的电磁仿真进行集成,这种工作一旦做成,将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也是很多单位现在想要的一种功能。
6:ANSOFT不是抱着FEM一成不变,他即将在HFSS12里面加入快速多机子、MOM等算法。
主要是看到LZ的这番评论,一时思潮迭起,我不是贬低CST,只是给ANSOFT正名,个人也感觉在各种仿真软件快速发展的今天,墨守成规必将失败,而我现在觉得墨守成规的是CST,它在它擅长的FDTD中并没有多大的发展,现在只是在将软件规模越做越大,但是都没有做专,2008到2009版本的进化很明显。而HFSS在谋取变化,9.0~10.0~11.1~12.0,都在变化,他在针对他的弱点在改进,针对自己的强处在深化。

再补一句,我个人在实际使用CST的一点感受,可能我用的不对。在分析波导缝隙阵天线的时候,我看两个主平面,需要步进是0.25度的时候,大家采集数据的时候快吗?我在采集一个天线三个频点的和、差方向图的时候整整花去我一天的时间,2006版还是2008版的时候?我向CST反映,他们跟我说是这样的,速度是很慢,会在下一个版本改进,但是在2009里面,我又是遇到了一个超级缓慢的画方向图的过程。如果我要绘制一个分辨率是1度或者0.5度的三维方向图,?起码我没有去尝试,毕竟我画一个两维的方向图就很折腾了。
其他的不说了...........

学习中,“八顿牛”的帖子让本人颇受震动,
小编的帖子勾出的话题蛮好的
我只是入门的学生,呵呵

我个人用惯了HFSS,其实,计算量较小的场合,他是没问题的,精度、可信度等都是经过工程验证的,现在速度也提升了,不过电大尺寸有待改进,基本上我同意八吨牛 的意见

大家对HFSS的观念还存在在以前几年的认识上,那个时候的HFSS8.0、8.5、9.0基于32位版本,同时受当时计算机硬件的限制,一旦遇到大的工程就无法计算,所以大家都有一个认识,就是算电大尺寸HFSS是有问题的。但是到了今天,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硬件资源已经可以认为不是什么问题了,我前日安装了一台8G的PC,4核CPU,才4200元,跑HFSS跑的飞快,如果自行配置一台16G的台式机,也就是再加上1000元。
ansoft把握了这两年的时机,实话说,我觉得HFSS10.0是个不成熟的版本,很像是一个9。2到11.1的过度版本,但是正是这个版本打下铺垫,我觉得HFSS11.1.X是一个很经典的版本。
HFSS8.0到HFSS9.X(操作截面的变革),然后到HFSS11.X(计算速度、Mesh的优化),这三个版本是很经典的,我从2002年开始,应该说见证了这么多版本的变新,我都用过,用来设计各种尺寸、频率的波导缝隙阵,CST我从最初接触的CST5.0,CST2006、2008、2009,实在感觉不出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可能跟我研究的不是很深有关系。

嗯,八吨牛兄的话说的很有条理,於我心有戚戚焉
对于HFSS 的DDM和IE,我们也是盼着,尽管IE要明年Q2才能出来,但已经准备提前签合同
而对于CST,除了界面,除了那些“范围广大”,在核心算法上鲜有寸进啊

你们跟ansoft签什么合同?我记得IE是12.1要推出的,功能的确很强大,12.0是今年Q3推出,我们也已经打算采购了。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DDM,当然要单位在硬件上有个大的投入。

很好的一个帖子,cst我也是从4.0开始用,5.0比较经典,算一般问题不错,速度快,软件也小,后面的版本越做越大,但只是软件的范围上包含,正如八吨牛说的,太注重商业化,软件本身,尤其是其优势算法上没有太多的实质性的改进,只是泛泛的增加了很多,集成了很多软件,从做系统的角度来说,以后的软件必然是多重算法集成的软件,根据系统需求分别进行部分求解,当然也包含系统仿真。

老大读博去拉?什么学校的博士?我好像记得你是工作了再去读博的吧?

是的,九月份开学
我在成电读书

希望这样的交流贴越来越多,大家共同分享自己自由的思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