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天线设计 > 天线设计问答 > 有人科普一下做天线的牛人么?国外国内的

有人科普一下做天线的牛人么?国外国内的

文章来源: 互联网    录入: mweda.com   

我先列几个名字 
R.C.HANSEN 
WOLFGANG H. KUMMER 
CONSTANTINE A. BALANIS (university of arizona) 
这个三个人都出了天线的经典教材,还被IEEE邀请写 invited papter (我后知后觉的发现,只要是invited paper,必定是牛人,而且还写的通俗易懂! ) 
 
还有一些我经常看到的名字: 
T.T.Taylor 
R.S.Elliott 
Y.T.Lo (亚洲人?) 
M.I. Skolnik 
R.F. Harrington 
P.A. Thompson 
 
 
应该还有不少牛人,请大家踊跃的补充, 
要是有 人列个树形图 就好了 
很好奇他们的师徒关系是怎么样子的?还有哪些人是在世的。 
 
 

网友回复:

我是来学习的

网友回复:

约翰 克劳斯 算一个吧

网友回复:

Y.T.Lo 罗远祉,中国人,老一辈搞微带的

网友回复:

见识了...

网友回复:

章文勋 
呵呵

网友回复:

阮成礼,超宽带天线专家。

网友回复:

我也说几个 
 
Warren L. Stutzman 
IEEE Life Fellow,国际天线界的权威,代表著作《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国内有中文版发行,也是很多高校的教材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John D. Kraus 
IEEE Life Fellow,天线界的泰斗级人物,螺旋聚束天线,夹角反射器天线等的发明者。代表著作《Antennas》,国内的中文版由东南大学的章文勋教授翻译发行,相信很多朋友现在手边就有这本书。 
可惜Kraus教授2004年去世了,是天线界的一大损失。 
 
Randy Bancroft 
获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电机工程学士,科罗拉多大学电机工程硕士。曾分别在洛克希德,马丁•玛丽埃塔,汤姆森家电,鲍尔航空航天,莱尔德等公司任职,拥有几十年丰富的天线设计经验,在微带及印刷天线方面颇有造诣。 
代表著作: 
《Microstrip and Printed Antenna Design》 
 
章文勋 
IEEE Fellow,东南大学教授,John Kraus的《Antennas》就是由他翻译的,现已成为众多高校的教材。当年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三校的电子院系合并组建而成。据说当时章教授已经收拾行囊,准备奔赴成都了,结果最后一刻又被留了下来,电子科大与章教授插肩而过…… 
章教授来电子科大讲座时,我拿着他的译作《天线》上去,得到了他的签名:) 
 
翁金辂(Kin Lu Wong) 
IEEE Fellow,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学术副校长,学术研究处学研长,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电波组教授,国立中山大学天线实验室负责人。1981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84年、1986年分别获得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主要学术领域为电磁理论、天线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小型宽带微带天线、贴片天线,应用于无线通讯的平面天线及非平面天线,手机内置式天线设计,无线局域网天线设计等。 
翁教授在国际天线界的知名度很高,他的著作《Planar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在手机天线行业被奉为圭臬级著作,另外《Design of Nonplanar Microstrip Antennas and Transmission Lines》,《Compact and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s》等也是深受好评。但凡平面天线,微带天线,小型化天线方面的论文,经常能看到翁教授的文章被引用。  
 
陈志宁(Zhi Ning Chen) 
IEEE Fellow,分别于1985年、1988年获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今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士、硕士学位,1993年获日本筑波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从1993年至1999年在东南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副教授,2000年至2001年作为访问学者。1997年在日本筑波大学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研究员。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副教授,新加坡资讯与通信研究所主管兼首席科学家。 
陈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计算电磁学,时域电磁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超宽带(UWB)天线,天线小型化设计等。 
代表著作: 
《Antennas for Portable Devices》;《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Antennas for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由于我本人是从事手机天线设计的,所以对翁教授和陈教授关注比较多一点,介绍的也要多一点,勿怪:)

网友回复:

我跟七楼的有相同的看法这两个人国际上算有名的

网友回复:

个人首推谢昆诺夫先生,他从双锥天线出发,奠定了振子天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至今的分析方法、工程实践仍然是沿着他的路走下去的。 
 
朱兰成先生和R.F.哈林顿先生,提出电小天线尺寸与带宽之间的关系,后者将矩量法从理论变为现实,大大推动了天线和微波行业的发展。 
 
近代一点的,《微波工程》的作者David M. Pozar教授,孔耦合贴片天线的发明人,在宽带微带天线方面贡献良多;英国伯明翰大学的Peter.S.Hall教授,精研微带天线,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申明:网友回复良莠不齐,仅供参考。如需专业解答,请咨询本站专家,或者学习本站天线设计视频培训课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